内心对“我”之于“我们”的情感表达| 雕塑学会x龚发平

内心对“我”之于“我们”的情感表达| 雕塑学会x龚发平

龚发平

1982年出生于江西金溪县

2006-2010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0年《驰》参加中骏集团大厦雕塑作品比赛荣获入围奖。

2010年《这一刻》荣获第16届亚运会雕塑优秀设计作品。

2012年参加(广东三水)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5年《白羊座》参加清远市与浈阳峡艺术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艺术展。

2015年《"釋·義·作"龚发平雕塑作品展》意树空间画廊。

2020年《少年6》入选2020广州雕塑大展暨澳门雕塑邀请展。





浅谈龚发平雕塑的意象之美


在龚发平的雕塑作品中,意象之美始终是他追求和突破的情感出口,尽管贯穿整个雕塑作品的是泛写实主义风格,但雕塑所体现的仍是一种朦胧、浪漫、寂静而富于诗意的视觉效果。


#

雕塑意象之美的缘起


关于龚发平的雕塑中意象之美的追溯,要从他成长的文化语境谈起。要知道,龚发平开始雕塑创作时,雕塑家的艺术创作都普遍地非常主观地去寻找雕塑艺术的本质,聚焦本体的表现,雕塑家的个性化精神和语言方式也越来越清晰,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探索雕塑艺术的底层逻辑,并有意识地扩大和表现出单体情感的诉求。尤其是青年雕塑家艺术群体,对新事物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受力,从而在碰触互联网文化时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意识表现欲,而互联网文化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形态,契合了年轻人的精神向往,从而成为了影响这一代人的重要文化符号。


作为青年艺术群体中的一员,龚发平对互联网文化也表现出无出其右的喜悦感,互联网文化就像精神导师一样鼓励和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因此,在互联网文化的作用下,龚发平将互联网文化中营造的意象之美注入到雕塑创作中去,以十分敏锐的情感去探索和切入细腻的心理变化,在雕像的营造中渗入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雕塑家的写实主义雕塑,以崇尚轻松、唯美、自由为艺术理念的雕塑道路。


#

雕塑意象之美的确立


在互联网文化观念的作用下,雕塑家开始致力于寻找新的思想,观念,形式以改变雕塑艺术的格局。一时间各种新颖的雕塑艺术形式轮番登场,传统的雕塑艺术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一新的互联网文化观念给了雕塑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雕塑意象之美的表现


从雕塑语言和艺术追求上讲,龚发平雕塑中的意象之美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龚发平的雕塑作品充盈着互联网文化影响下的意象美感,雕塑作品中的形体语言都在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造型活泼而生动,或旋转,或飞舞,或休憩,或凝神……每一刀按压都似乎有人在低声诉说,于优雅的五线谱谱写着一场甜美的互联网文化下的爱情故事。因此无论是人物还是其他道具,柔美的造型都是龚发平构造出他特有的雕塑意象之美的重要因素,他在对立统一地融合之中寻求着意象之美的无限可能性。


第二,龚发平雕塑中的意象之美来源于网络文化下青年男女的单纯和纤弱,每一个神态和姿态的里面,都涌动着一颗渴望彼此温暖的心。例如《我们》这六十余件雕塑作品,所塑造的是作者内心对“我”之与“我们”的情感表达,龚发平以极为细腻的情感,通过在网络文化下外在男女形象的写照表现出独有的当下青年人的气质,如敏感,固执,削瘦,忧郁等感情表达,精确地构造出这一互联网文化下青年男女的冷寂,伤感,淡雅,风韵的精神空间。在龚发平的手里,他将这种真诚的情感体验化作羞涩网络青年男女,以真实,平静,典雅的造型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龚发平雕塑中的意象之美,即来源于网络文化下青年男女的真情实感,也来自于他内心的欲望体验。


第三,龚发平的雕塑也是在吟唱着一种朦胧的诗,表现了人物的彷徨与忧怅。它的仿徨与忧怅或像是一条引导观众的视觉主线,即会通过意象之美来调节朦胧诗的韵律,也会通过韵律之美来烘托意象的情趣。因此,凡是融合在韵律之中物质素材,都可以被转幻为一种朦胧诗的观念语言。但我们可以看到,龚发平的雕塑形式,又非常靠近当下每个个体生活,在他的雕塑中可以感受的孤独,困兽,彷徨……从而构建起观众与作者之间交流的时空隧道,在观念上产生的共鸣,进一步将龚发平雕塑意象之美封存在真实的虚拟情感之中……


朱明



图片

以下作品均是龚发平的《我们》系列部分作品,最终成品尺寸、材质可变,均可左右滑动查看不同角度的作品。



图片


雕塑学会:选择《我们》系列雕塑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龚发平:《我们》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源于家人情感的表达,应该说是一种原始的萌动。做过父亲的人都应该有一种很难以表达的情感的体验。那种情感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孩子的到来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我”之于“我们”的变量的冲击感。


图片
图片


雕塑学会:从事雕塑创作以来,让您难忘或者对您影响重大的事情有哪些?


龚发平:我的爷爷经常为寺庙制作和修补一些神像,所以我很小的时候接触了雕塑,也从小不知不觉喜欢上雕塑,后来到广美进行了系统学习雕塑。应该说,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雕塑学会:您的作品《我们》系列,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您这个系列的作品吗?


龚发平:制作《我们》这个系列作品做了3年,已经60多件,之所以能够坚持做这个系列,追溯起来,是内心对“我”之于“我们”的情感的表达,由此对古人“空则有”朴素的辩证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MeGs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