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论、信息化、善意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三个关键词——赖文波

“因为我主要是从事于景观空间的设计,所以对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我给出装置论、信息化、善意观这3个关键词。”

——赖文波

1960年国际设计会议(word design conference)在日本召开,在这个股会议上,当时著名的建筑家浅田孝、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大高正人、粟津洁、槙文彦、工业设计师荣久庵宪司以及建筑评论家川添登结成立了一个以探讨日本今后社会及都市发展方向为目的的先锋组织,并在会议上发表了《新陈代谢1960:新都市主义的提案》的重要宣言,拉开了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大幕。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他们共同参与了世博会的会场计划以及建筑设计等,在大阪世博会的设计过程中,他们的观点出现了分歧。最终,大部分的巨大城市计划方案没有得到真正实施,但新陈代谢运动作为一个先锋设计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其主要成员也成为了日本二战后文化复兴的代表人物。

城市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压力激增、城市空间急速膨胀以至于城市环境需要迅速的更新,以“生命的原理”支撑将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道具的产生。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 1929-)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1957年创立了GK工业设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是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作为新陈代谢运动中唯一的工业设计师,他以工业设计师独到的视点对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空间乃至城市空间的新形式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尝试,提出了著名的《道具论》,其设计活动与设计思想对现今活跃在日本设计第一线的设计师们产生了巨大的启发与影响。1964年“成长家具” 是新陈代谢运动背景下以荣久庵宪司为首的工业设计师们第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道具论》研究的原点。以从单个道具为出发点,通过对各种道具的组合,创造出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想法为基调的“成长家具”。主要由骨骼(skeleton)、器官(organ)、皮肤(skin)三个要素组成,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可以不断成长的家具。

现代人们的生活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室内空间,在室外等城市环境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生活的场所。从构建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的角度去考虑,如果只是注重室内居住空间的话,那么其起到的效果可以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GK工业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在探索符合现代生活居住空间的同时,也着眼于城市代谢演化过程中人们应有的室外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形式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道具论研究的基础上,“装置环境”“装置论”的概念也孕育而生。将城市环境看作由“装置”所构成,是GK工业设计研究所的工业设计师们独到的环境设计方法。犹如勒·柯布西耶把建筑看作是居住的机器一样,他们把城市环境看作是由支撑人们不同城市生活的机器所构成,而构成这些机器的零部件就是电话亭、路灯、交通信号灯、广告牌、人行天桥等放置在街道、广场等室外公共空间各种各样的道具,即所谓的街具,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组合可以形成具备不同功能的“装置”而由这些“装置”构成的城市环境则被称之为“装置环境”。

“装置环境”在众多GK设计的项目和提案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1964年GK工业设计研究所对“道具生成的空间”进行的提案中,是将构成街道、广场的铺石、设备等人工制品、人工建造物全部进行单位化设计,通过系统的配置来实现空间构造的一体化,这样一来,能够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城市生活者的要求进行自由且有效地对应,在此基础之上,1964年GK工业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又提出了“装置广场”的概念。

“装置广场”是根据现今人们室外生活的要求,把城市广场按功能划分为8个不同的种类,通过对可以量产化且具备各种不同功能单位的系统化组合,形成更加符合现代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活的广场空间的一系列提案。具体来说“装置广场”共有8个试行方案,即“休息广场”(rest square)、“情报广场”(inform square)、“交通枢纽广场”(auto-stop square)、“道路广场”(boulevard square)、“机动车专用广场”(pit-in square)、“机动车港口广场”(auto-port square)、“站前广场”(station square)以及“多目的步道桥广场”(poly-bridge square)。虽然“装置广场”的试行方案最终没有能够得到实施,但其设计理念后来巴黎拉德方斯(La Defense)地区的人工地盘规划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想法。

通过20世纪60年代GK工业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各种探索与研究活动,不难看出:“道具到装置”、“装置到环境”是最重要的视点。在此基础之上GK的工业设计师们提出了“道具的环境化,环境的道具化”这一符合当时时代背景且独到的环境创造论——“装置论”,而“装置”一词作为GK工业设计研究所(后GK设计机构)的DNA被继承下来,在后来的城市公共设计上得到了具体体现,并融入时代的主题,得到了不断的进化与发展。以“促进人类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的日本世界博览会,简称大阪世界博览会,Expo70,于1979年3月15日至9月13日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千里丘举行,是日本战后经济高速成长的代表活动。正是这次博览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装置论”付诸于实践,这也是工业设计师第一次参与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实际项目中来。以荣久庵宪司为代表的GK设计团队,主要负责街具的设计。他们参考了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的经验,设想参与世博会的人的行为活动主要包括游览、休憩、饮食、交通、情报、卫生、安保、购买等。为了对应这些行为活动,将会场的街具分为4个大类,即椅子、垃圾箱、饮水设备的呢过休憩装置;邮筒、公共电话、监视摄像机、喇叭、紧急电话等情报类装置;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停车场照明、树木投光照明、水池周围照明等照明类装置;禁止栅栏、诱导栅栏、变压器、自动贩卖机、移动厕所等可移动的便利与协助管理类装置。并且在构造、尺寸、形状、材料以及色彩等方面设定了统一的规范与基准,实现了装置零部件的互换性,加强了制作、搬运、收纳等环节的合理性。

“秩序化”的设计是减法的设计,以尽可能地削弱广场构成要素的存在感为目的。与此相对,“个性化”的设计是附加特征的设计,如何让主要角色在存在各种各样要素的广场上凸显出来时其目的所在。具体来说,为了形成能够象征福冈、博多且充满绿意、沉静质朴的广场空间,通过对散布在广场上的地铁出入口、公交站台、标识、照明等具备城市机能的设施,装置进行秩序化的设计,使其与车站大楼,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简洁精练的装置景观;而另外一方面,主要以广场的铺装为对象,并对栽植、长凳等给人们的室外生活提供修养和安乐的要素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形成独具魅力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装置景观。福冈JR博多站前广场是日本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环境创造论的具体体现。通过秩序化和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功能与美观、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融合,其真正意义在为我们带来崭新且具有启发意义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二胎的开放,老年人和儿童在城市人口中比例逐步增多。城市社区改造,特别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社区改造中,应充分考虑这一部分人群的通行便利与日常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体现环境改造的善意观。

在善意的景观改造中,应积极参照以下通用设计的七个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更公平——让各种人都公平好用的设计;

(2)更灵活——让各种使用习惯偏好及各式能力的人都灵活好用的设计;

(3)更简单——让各种经验、知识背景、语言能力、专注力的人都简单好用的设计;

(4)更易懂——让各种感知能力的人及处于不同情境的人都易懂好用的设计;

(5)更防错——让各种人处于可能导致错误及不是故意的情况下,都能不怕错好用的设计;

(6)更省力——让各种体能及身体状态的人都省力好用的设计;

(7)更适中——让各种体型尺寸、身体姿势、行动能力的人有足够的尺寸及空间,都适中好用的设计。

城市和乡村更新逐渐从超大尺度的图面上的建筑学走向微小尺度的在地营建,城市和乡村景观环境的改造活动开始有了人文关怀的细致温度,期望通过“装置论”“信息化“善意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方式,使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最终走向友好环境、善意人居的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