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二】随性不随意 充实不单一



导语
要理解一件艺术品,除了美术馆展厅外,最好的去处就是艺术家的工作室,工作室是滋生一个个创作表达的私密空间,弥漫着艺术家的气息和品味。每个工作室气质各异,有些简练、朴素;有些乖张、豪迈;有的为了形象用心经营,有的为了创作奇思布局。艺术家的工作室有创作的百态,还有在美术馆展厅看不见的作品逻辑。


采访地点: 艺元素创意园
采访对象: 冯国秀、张露记
采  访  人:廖欣怡、杨   露




第二期我们走访了冯国秀、张露记两位艺术家工作室,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感受,并从过往作品中对自我及自我创作进行了梳理。

交谈中,两位艺术家只言片语的体悟和直觉,不仅表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年轻人对雕塑艺术的观念与思考。豪爽和真诚是他们共同的特质。对于采访提问,他们也用简单质朴的语言给出了回应。


Bohemian RhapsodyQueen - A Night At The Opera(Deluxe Edition 2011 Remaster)

文末有彩蛋

冯国秀

广州雕塑院客席雕塑家

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


 Q:请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经历
A:我最开始的创作以木雕为主,这跟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在我生活的周边,有很多龙眼木、荔枝木这种木材,果农们锯掉后就堆在地里当木材烧掉,我觉得怪可惜的。因为一开始创作也没什么经济基础,所以就会直接从大自然那里取材,去果园里面找一些干木头,经过自己的雕刻后,可以呈现出我想要的效果。



《 成长中的一部分》

20cm×20cm×100cm

2014年


比如《 成长中的一部分》这件作品。当时也是在果园里面捡了一个龙眼木,木头的下部分雕刻了人物动态,上部分就保留着木材最原始的状态。在视角效果上,人物头上的木头看起来有一种压迫感,这也很符合我当时的一种创作状态。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尝试着用这种材料去创作。当时创作的动机也很纯粹,就是结合自身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元素,去表达当时的心境,去思考当下的一些问题。还有《新枝》《一组静物》《风景线—城中村》等、都是那个时期做的作品。后来我又在这个题材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比较梦幻、隐喻的作品。

       Q:请问您是怎么获取和记录你的创作灵感的?

A:看书、看新闻、看视频电影都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而去触发我的灵感,当然我也会画一些手稿去记录起来。关于手稿,我自己很喜欢一些插画的构图和颜色,所以我画手稿的时候、也是有意识向这方面靠近。我也会用到丙烯去画,最后出来的效果可能像一幅油画。我的手稿基本每幅都会保存下来,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部分作品。

Q:您现阶段的创作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
A:到了我现阶段的创作,我会去探讨题材和媒介的多样性,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媒介去表达,或者说还在不断寻找一种更加成熟的呈现方式吧。

Q:关于艺术创作,您有没有比较偏爱的题材?

A:我现阶段对发光体比较感兴趣,也经常在想光究竟是个怎样奇妙的东西?一束光的强弱会造成我们所观之不同,但又没有改变物质原本的相貌,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越是没有固定形态,我就越想赋予它一种物质的状态,将其转化为能一种具象化的东西。当下,我希望我的雕塑创作和光能找到一个契合点,我想通过媒介表达的方式去传达一些东西,把它表达为一种观点,比如说无形有理,通过一种新媒介的方式去打开我们了解世界的新方式。


工作室一角


《新枝》
装置、木拼接
70cm×100cm×250cm
2013年


《一组静物2》
40cm×40cm×160cm
2013年

《抱花的小孩》 
30cm×30cm×100cm
2012年


《被禁忌的游戏》
70cm×70cm×160cm
2014年


《黑辫子》
香樟木
15cm×15cm×70cm
2015年


《预言者》

30cm×25cm×65cm

2016年



《远方》
86cm×25cm×60cm
2012年

冯国秀简历
1983年8月出生于广东阳江,2007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览情况:
2008年  “荒诞着真实”艺术家联展,  上海徐汇美术馆
2009年   “垂直的弧线”小洲艺术节    广州
2011年   中国姿态中国第二届雕塑大展,全国巡展。
2012年  中国艺术新人展   中国美术馆
2013年   作品《抱花的小孩》入选参加意大利普拉索国际木雕艺术创作营“和平之路” 作品被私人收藏

2015年   南京国际艺术中心 天空美术馆 艺术家联展

2016 年 《交·换》 南京 问象艺术空间  个展  

2016年   广东省第二届雕塑大展 获优秀奖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8   中德雕塑交流展  德国法兰克福

2019年   德龙杯·1515青年雕塑艺术家创作营  唐山


张露记

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

惠州市雕塑家协会会员


Q:请分享一下您学习雕塑创作的经历,以及谈谈您现在的创作与之有什么联系?

A:就读于艺术院校,理所当然地要走一套属于美院的教学流程,雕塑创作也要从绘画基础课开始。在校期间,自己也接触和尝试了不同题材以及媒介的创作,然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在山西的一段下乡考察经历。考察中,我了解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雕塑,其中包括一部分造型很精美的传统雕塑。那时开始,我便真正体会到传统雕塑的魅力,觉得古人给予了我们很多艺术的精华和养分。
直到现在,我的创作上也会保留一些传统的元素及手法。毕业之后,我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数字雕塑,数字雕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使用软件去实现一个虚拟的、完全基于自己想象的雕塑,这种方式给我带来新鲜感,并且扩充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工作室一角

 Q: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去提升自己?
 A:我认为,只有对这个世界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尔后再去表达自我。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走和观望,想去探索更多未知和多元的世界。离开校园后,我也会通过观看展览的方式去学习,并且不忘在数字雕塑方面的提升。现阶段对于我来说,数字雕塑是一个创作的工具,这一技术能让我更加直观看到并实现自己的创作。我并不想定义自己的风格或者局限在某种材料上,而是乐于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创作的时候也会偏向一些跟自己性格以及世界观相贴合的作品。